江夏开始狠刹农村红白事比排场的风气了

今年武汉市将实施培育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“三风”行动,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助推乡村振兴战略。乌龙泉街幸福村是我区重点打造的“三风”活动示范点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、喜事节办该村移风易俗,原来婚丧嫁娶都大办特办,一场下来要几万元,现在几千元就可以搞定啦!

(江夏区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陶丽莎 刘一川 乌龙泉街宣传中心报道)前不久,幸福村一户人家办婚礼,尽管酒席简单朴素,但来宾却吃得津津有味。而承办这场婚宴酒席的,便是十里八乡有名的“乡土厨师”徐啟亮。

我们过去在乌龙泉就是有四大盘,一个红烧肉、全鱼,再就是糯米圆子,或者豆腐元子,再还有苕粉。

徐师傅介绍,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,酒席也愈发丰盛,却也逐渐出现铺张攀比的现象。去年,街道开始狠刹农村红白事比排场、比阔气的风气,邀请“乡厨”加入红白理事会,在办宴席过程中劝导村民节俭办酒席。

还可以,他们能接受,起码没有铺张浪费,剩的不多,整个桌子上的菜全部吃完了,剩也剩不了多少,以前桌上剩的挺多的。

徐啟亮告诉记者,现在他承办一场酒席大约400余元一桌,荤素搭配10个菜,包括红烧肉、全鱼、肉丸、烧鸡块,猪脚煨藕汤以及一些素菜等,数量虽有所减少,却也是极为丰富的,不少村民纷纷叫好。

原来准备办十桌的,现在乡里的厨师跟我们说要倡导文明节约,现在只办了八桌,(原来)我们准备搞十六个菜的,现在一桌节约了三四百块钱。

一谈起移风易俗这事儿,该村的李秋香也打开了话匣子。她告诉记者,早几年前的风气,每逢家有喜事,便要大摆酒宴。觥筹交错的背后,是滚雪球式增长的开销,不少居民私下里早已是苦不堪言,却仍然死要面子活受罪。就在前几天,自家儿子娶媳妇,李秋香还准备“咬牙”大办特办一场。

儿子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,要办得风风光光,计划是一千元钱一桌的,现在减了只三百元钱一桌。一切都从简。

该村村支书陈拥军称,红白理事会成员有时上门劝导村民文明办酒,一开始并不被村民理解接受,不少农村群众认为他们 “管宽了”。如今嘴上功夫了不得,特别是像徐啟亮这样走村串户包办酒席的乡土厨师,事主对他们既了解,又认可,村民们也更愿意听他们的意见。

因为乡土厨师比我们的信息得到的要早,再一个对乡土人情也比较了解,所以我们聘请了乡土厨师加入红白理事会里面,我们有时不好说的话,他们可以开门见山,跟主人家说。

“风俗者,天下之大事,求治之道,莫先于正风俗。”良好的地方风俗是一种强大的正能量,陈拥军说,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,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村规民约的作用,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农村群众塑造文明乡风,革除陋习,让农村焕发出蓬勃向上、积极向善的文明新气象。

下一步我们村里计划建三个集中点,村民食堂,方便村民在这里集中办酒,也可以给村民减轻一些负担。

目前,江夏全区16个街道、办事处已开始分片试点,邀请了36名乡村厨师加入理事会,积极推动乡村移风易俗,树立文明新风。

发表回复